医生在线

无脉症的鉴别诊断

无脉症的鉴别诊断

  

  无脉症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导向。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

  一、多发性大动脉炎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壁呈弥漫性不规则的增厚和纤维化,可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减少了灌注部位的血流供应,产生缺血症状。临床上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症状各异,可分为五型:①头臂动脉型:受累动脉为主动脉弓发出的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的一支或多支。颈动脉延伸至颅底部,锁骨下动脉可延伸至椎动脉开口处。因此,可引起脑、眼及上肢的组织缺血症状。②胸腹主动脉型:其特点为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水平以下的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常波及肾动脉、骼动脉。造成近段的血压增高、远段供血不足。③肾动脉型:常累及双侧肾动脉,单独一侧者不多见,多合并有腹主动脉狭窄。主要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而无明显的下肢缺血的表现。④肺动脉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肺动脉病变,可发生于单侧肺叶动脉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常可导致肺动脉高压。⑤混合型:此型患者血管受累范围较广,临床上较为多见,一般病情较重。

  凡有下列一种以上表现者应考虑本病之诊断:①青少年女性发生单侧或双侧肢体缺血性症状,如肢体发凉、活动后疼痛、肢体乏力,患肢出现无脉症,上、下肢压差异常改变。②一过性脑缺血症伴有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无脉症,缺血严重时还有反复的晕厥,抽搐、失语、甚至昏迷等。颈及上胸部由于侧支动脉形成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多普勒听诊为高音调加上连续的低频率血流声。③除外其他病因,而出现顽固性高蚯,体检时血压可高达18.7-32/12-18.7kPa(140-240/90-140 rmmHg)上腹部或肾区高调收缩期杂音。④患病早期可有不明原因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出汗及关节肌肉酸痛等。⑤慢性眼部缺血引起视力减退、黑蒙等。⑤实验室检查J线检查有升主动脉钙化,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征象,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显示缺血侧肾图曲线第二段较正常平坦、高峰和排泄段延迟;选择性主动脉造影,及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者,都有助于诊断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性的慢性动脉和静脉节段性炎性病变,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动脉和静脉血管。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内膜增生、血栓形成,以至血管腔发生闭塞。本病的主要依据:①患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并有长期大量吸烟史。②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受冻为诱因,肢体发凉、疼痛,当动脉内膜发炎和血栓形成后,供血减少,疼痛逐渐加重,由间歇性破行发展为“静息痛”。③患肢无脉,局部皮肤苍白无汗,指(趾)甲生长慢,增厚。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晚期患肢或足部可以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甚至足趾干性坏死脱落。④严重者可出现缺血性神经炎,表现为针刺感。麻木感、奇痒感及烧灼感。⑤肢体高举与下垂试验阳性。动脉造影,电阻抗血流图可帮助确疹。

  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下肢缺血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为老年性动脉退行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多累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弓各主要分支,腹主动脉的下段和下肢大J动脉。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及其斑块内出血,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致使管腔变小闭塞。其临床特点为:①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群,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J懈。②患肢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即无脉症。肢体出现缺血表现,感觉发凉、麻木、间歇破行,重者出现“静息痛”。③慢性阻塞时,肢体缺血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新的血栓时,肢体出现急性缺血症状和坏死。既往无肢体缺血症状,出现急性血栓时,肢体可突然发生缺血甚至坏死。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弓延长、扭曲及钙化阴影。动脉造影呈节段性阻塞。

  四、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的管壁因动脉硬化、梅毒危伤、感染、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等原因,使动脉壁的结构失去正常的完整性,改变了血流动力学性质,在管内血流的持续冲击下,管壁向外扩张。呈瘤样肿大,并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临床症状,即形成腹主动脉瘤。其临床特点:①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在50—70岁男性为多见。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②腹部肿块,腹主动脉瘤患者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块的长大,可在腹周围或中上腹触及有弹性搏动的肿块。③疼痛,当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动脉壁内神经因管腔扩张受牵拉和其周围组织受压迫等原因而出现疼痛。④下肢无脉症,当瘤体肿大到一定程度,可引起下肢血流减少,瘤体内血栓脱落堵塞下肢动脉,可引起胜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⑤X线腹部平片,在腰椎的一侧或两侧,可见钙化阴影,尤其以蛋壳样改变有较大意义。

  五、肢体动脉瘤

  肢体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好发部位是股动脉、胭动脉、骼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处。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外伤,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外科吻合口动脉瘤等。肢体动脉瘤以下肢动脉瘤最为常见。股动脉瘤约占一半。其临床表现为:①病史:患者多有外伤史,如刺伤、弹伤、尖锐骨折端刺人等都会引起动脉破裂,如伤道狭窄,血液不会外流,形成局部血肿,血肿借动脉壁上的裂口与动脉相通,即形成动脉瘤。③症状:根据股动脉的解剖位置、股动脉瘤可在大腿内侧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物,具有搏动性,瘤体成球形肿大或突起,表面光滑,其搏动与脉搏节律一致。随着瘤体的增大,组织牵拉,可引起疼痛,如压迫神经干,则可引起感觉异常和不全麻痹。③体征:由于动脉瘤压迫的缘故。足背、胜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出现无脉症。如若瘤腔内有大量的血栓形成,血栓脱落还能使皮肤温度降低,进而更加重了无脉症的形成。同时易出现的肢体脉瘤还有动脉瘤和罕见的锁骨下动脉瘤。

  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近心端阻塞,该动脉远端血压低于椎-基底动脉内压力,导致血流从Wills动脉环和椎动脉“虹吸”引流到患侧的锁骨下动脉远端,使患侧上肢血流部分来自脑部,从而产生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平衡失调,重者出现晕厥。患者两上肢血压差超过正常,患侧血压明显降低,脉搏减弱或消失。并可在锁骨上窝闻及血管杂音。动脉造影可显示锁骨下动脉近心端呈现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对本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七、急性动脉栓塞

  由于栓塞、血栓形成或损伤等原因,造成肢体的血液供应突然全部或部分中断,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栓塞的动脉愈大,引起血流障碍的表现愈严重。小动脉栓塞因早期形成侧支循环,症状可不明显。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1病史:多有产生栓子的疾病,栓子95%来自心脏。风湿性心脏病占50%以上,其次为冠心病、骨折、手术等。风湿性心内膜炎继发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疾病是栓子的常见来源。特别是出现房颤、房扑时更易产生栓子。心肌梗死的左心室附壁血栓、人造瓣膜也是产生栓子的原因。2疼痛:急性动脉栓塞在动脉供血区突发性疼痛,表现剧烈,并有供血区以下皮肤厥冷、苍白、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3无脉症:急性动脉阻塞,导致栓塞远端动脉血压立即降低或测不出,脉搏减弱或消失。此时应紧急手术等处理,否则可发生肢体坏疽。4超声血流描记图,可以探测动脉搏动情况和血流量,以确定栓子的位置。

  八、手足发绀症

  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手、足部血管痉挛性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表现为手和手指呈持续性发冷和发绀。足和足趾也有同样改变,与寒冷无明显关系。患者手足可伴有疼痛或触痛。周围动脉搏动减弱。光电体积描记法(PPG)和多普勒测指(趾)血压检查有助于诊断。

  九、战壕足综合征

  又称浸脚综合征。系多发生于周围环境长期寒冷、潮湿、且久立不动者。可引起下肢血管痉挛、小动脉纤维化、内膜增生,血流减少,脉搏减弱,累及静脉时也可发生静脉内膜纤维化。本病多见于士兵、猎人和农民等。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皮肤苍白、发绀、脉搏减弱,进而疼痛、麻木、浅表皮肤溃疡,甚至可引起坏疽。

  十、损伤后血管痉挛病

  各种震动性操作或损伤后引起肢体血管持续性或间歇性痉挛。发生缺血性临床症状。本病特点为:见于长期使用震动工具的工种,如矿工、石工、打字员、钢琴家等。2受累的手中可出现一个或多个手指疼痛、发冷、变色。3寒冷是本病的诱因。4受累手指出现脉搏减弱。光电体积描记法检查可帮助诊断。

  十一、胸膛出口综合征

  胸膛出口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诸如骨性结构异常或软组织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经过颈部、胸部的神经血管束受压迫而造成一组综合病症。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见于固定姿势工作的工种,或与外伤有关。适当的体位可以使症状重现。由于上肢的神经血管受压,可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感觉障碍、软弱无力、肢体寒冷等。桡动脉搏动减弱,斜角肌压迫试验,颈椎、锁骨与肩胛带的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廊出口处受压,有助于诊断。